中国婴幼儿服饰市场大调查
发布方:西游童话 阅读:2995 次
据国家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婴儿服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婴幼儿服饰零售呈现多元化的消费方式,百货商场、品牌专卖店、母婴用品店、大型婴童连锁店、网店等均被消费者所接受。
至2012年底,国家调研资料显示中国婴幼儿服饰发展很快,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8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6%,预计到2015年市场容量将增长为2279.8亿元,远远高于中国服装市场的平均发展速度。在未来几年,婴幼儿服装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并且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
国家资料还显示,中国婴幼儿服饰中棉品和日用品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市场容量可以达到2279.8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7.6%,业界有人喻其为天文数字,且已被世界纺织服装界称奇。
BabyChina《宝贝市场》杂志与SinoMedia调研公司联手选取上海、杭州、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八个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城市,以200个家庭有0-5岁孩子的消费者为对象,对中国婴幼儿服饰消费行为和方式做出调研,其中80后父母为85%。
中国制造
无论是进口品牌服饰,还是中国本地品牌,在中国能够购买到的婴幼儿服饰中,“中国制造”占了9成以上。调查显示父母们并不在意产品的产地,原因是他们都了解“很多国际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得中国市场,而选择在中国生产”这一状况。因此,相对于产品质量和款式,“产地”并非重要因素,9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看产地,但只有5%说会优先考虑全进口服饰,99%的父母们认为不会因为产地是“中国”而改变或中止消费。调查还显示出:
品牌尚未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导
中国国内的童装品牌集中在小中大童装,而婴幼儿装和少年装品牌不多,比较薄弱。童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6%左右,其中针对0-3岁婴幼儿的少之又少。因此,品牌尚未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导。
2013年7月底,第3届中国十大童装品牌名单揭晓。活动从2012年12月开始启动,共设婴幼儿装、小中大童装和少年装三个年龄组,每组十名进行分次评选,共产生了22个获奖童装品牌。他们分别是青蛙皇子、水孩儿、博士蛙、嗒嘀嗒、叮当猫、杰米熊、棵棵树、丽婴房、派克兰帝、英氏、巴拉巴拉、力果、阿杰邦尼、今童王、小猪班纳、铅笔俱乐部、玛米玛卡、淘帝、红黄蓝、1001夜、红孩儿、拉比。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6%听说过10种以上,23%的听说过6-10种,71%的听说过1-5种。没有人能知道15种上述获奖品牌。
国外童装品牌如韩国、日本和欧美的,在中国父母中的认知率也很一般。57%的父母知道Gap,62%知道Zara,92%知道Hello Kitty,46%知道米奇,78%知道Disney。了解这些品牌的渠道并非因为该品牌在婴幼儿服饰上的建树,而是因为品牌卡通造型深入人心,或品牌本身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时尚服饰品牌。
87%的父母表示,和大人的服饰品牌不同,对于婴幼儿服饰来说,品牌并非他们的主要追求。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婴幼儿生长速度快,服饰很快就被淘汰,也会比成人服饰更频繁地洗涤, 因此价格比较贵的品牌服装并不一定实用。
但62%的父母有收到过品牌幼儿服饰的礼品,并表示,如果自己送礼,也会挑选品牌服饰。
在对精品店和专卖店等进行的访问调研后,我们也发现价格昂贵的幼儿服饰的购买者中,名人明星会反复购买,而普通中产阶级的消费主要是作为礼物来馈赠给有孩子的家庭。因此,价格较高的品牌幼儿服饰在礼品套件和礼品包装方面,应该更下功夫研究如何获得消费者亲睐。
但,在收到礼品的父母中,有8成认为购买者并不了解孩子的实际身材,因为婴儿生长速度快,每3个月(一个季节)就会有比较大的尺寸差异,导致收到的礼品发生季节性尺寸偏差,因此实用价值不高。4成的收礼父母希望能在购买地点调换等值实用产品,或者想能请专卖店将礼品套件中的产品组合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重新安排。但调查显示,尚无任何婴幼儿零售店、精品店能提供较为妥当的这类售后服务。
57%的父母认为0-2岁的婴幼儿服装中,欧美和日本品牌在设计和材质上独具匠心,主要市场占有者大多为专营婴幼儿服饰的品牌,而中国本土品牌虽然注重了材质,但在设计上比较呆板。3岁以上的幼儿和儿童服饰品牌则开始多样化,设计和材质均趋向于成年人服饰。
调研组还发现,在整个中国市场,很少能找到2-3岁区间的幼儿服饰。尤其是2岁半之前,也许身高体重已经达到了3岁的标准,但在身体机能和动手技能方面,和3岁以上的幼儿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半数左右的2-3岁孩子依旧无法离开尿布,或不能独立完成进食,事实上,他们更适合穿着和2岁以下的婴幼儿服饰相仿的设计,如开档换尿布方便的,领口够宽松、配以纽扣,穿衣时套头方便的等等。而目前市场上的这个年龄段则呈空缺状态,无论是本土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均少有适合2-3岁幼儿的服饰。
42%的被调研家庭的孩子,已经超出同年龄的平均身高和体重,6%的家庭的孩子在平均身高体重之下。因此,在发生购买行为的时候,大约半数的家庭会选择与自己孩子年龄稍偏差的尺码,且中国父母通常会习惯购买大一些的尺码,而并非追求完全合身合体。
材质第一,质量第二,设计第三
调查显示:环保、保健、注重宝宝舒适最大化是目前婴儿服装服饰产品的发展趋势。
全棉产品是市场主导,此外人气较高的还有竹纤维,天然无害的有机材料也是父母们所喜爱的。100%的父母表示材质是否安全可靠是首要考虑因素,在柔软舒适的同时并希望实现防菌防止螨虫、透气、吸汗、保暖等良好功能。其次86%的认为做工质量是否精细也很重要,好的做工也是安全的直接保障。在材质方面,日本与中国的一些优秀国产品牌,如英氏,受到好评。
71%的父母认为设计也很重要,其中包括颜色花纹图案及其他设计细节。中国父母显然有自己的传统喜好:中国孩子大多是仰睡或侧睡的,因此父母们更钟意扣子或衣带在前侧,并希望能加厚腹部的保暖功能,让裤裆部位宽松等。调查还显示,父母们追求“母婴共同的便捷”,例如妈妈能利用婴儿服装裆部的摁扣,顺手顺利而迅速地换尿布,同时不打搅婴儿的睡眠等。
对于颜色和图案,调查显示只有23%的父母们了解浅色服装所用的染料更为安全,而深色会刺激儿童视觉发育的道理。但因为市场通常只有浅色服饰提供,因此父母的消费最终会遵循市场导向。此外,设计式样是否合体,图案是否美观,是否适合宝宝的性别,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为“80后”已经成长为新生儿父母的主体,以时尚消费为主导的中国婴幼儿相关的消费潜力已经被进一步激发,这在婴幼儿服饰消费方面也有所体现。韩国、欧美产品因为在设计上比较有创意,令80后父母趋之若鹜。
中国正处于经济较快的发展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都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当前城市家庭的典型结构为4-2-1,这种模式在今后5年还将继续保持,因此全家都会参与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消费。在价格方面,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每月在儿童服饰方面的消费为300-800元。
中国人有喜欢穿别人家孩子旧衣服的习惯,认为穿旧衣服可以让宝宝分得旧衣主人的健康好运。但调查显示,从别人处获得得旧衣服中,只有1成才真正合用于自家娃娃,原因除了出生季节不符以外,还因为通常很好用的衣服已经被原主人穿得很旧,不适合再转送他人了。因此并不非常影响获得旧衣服转让后的家庭在自家婴幼儿服饰上的实际消费。一句话“该花的钱省不了!”
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各个年龄段的个人服饰持有数量随年龄递增。调查显示,初生0-6个月内的婴儿所持有服装数量约为4-8套(上下装或一件套),可供4-6日替换。而2岁以后平均拥有量是8-12套,可供7-10天替换。
调查还显示,由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在提升,对品牌的消费偏好也在增加。一些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在发生购买行为时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建议和帮助的零售店品牌,其经营的婴幼儿服饰品牌的认知度也势必会有所提高,零售店品牌也将从中获益更多。因此,中国婴幼儿零售店、母婴专卖店和其所经营的服饰品牌的品牌效应在未来2-3年内会逐渐凸显。
购买渠道多样化
调查显示,99%的妈妈们在怀孕期间会在婴幼儿产品零售店、母婴专卖店中购买婴儿服饰。原因是第一次当妈妈,在店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知识,并能实际了解服装的材质,同时享受即将做妈妈的幸福感。因此对于零售店和专卖店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的阶段,必须从实际的需求角度来为准妈妈们提供最靠谱的购买建议,不能一味追求销售业绩。
83%的妈妈们会在生产后定期造访怀孕期间去过的零售店和专卖店,持续进行重复购买,其中有6成会集中在打折期间进行较大规模的购买。
100%的父母有网购婴幼儿服装的经验,但网购产品价格与在零售店和专卖店的产品价格相比,约低了20%-50%。80后父母重复大量网购频率较多,原因是收入相对70后父母低,且更适应于在线电子购物平台的操作模式,且认为选择更多样化,更便捷。
家乐福类大卖场类的婴幼儿服饰销售最不具人气,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原因是材质低劣且设计糟糕。
调查还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81%的父母认为,3岁以上的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明显的穿衣喜好,而儿童的择衣方式主要靠视觉直观,如是否喜欢该颜色,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图案和卡通人物等。女孩最人气色彩为粉红色,其次为紫色、黄色、男孩则选择蓝色,黄色居多。在卡通形象方面:迪士尼、Hello Kitty、汽车、托马斯火车、愤怒小鸟、喜洋洋均极为人气。
(中国婴幼儿服饰市场大调查) 据国家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婴儿服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婴幼儿服饰零售呈现多元化的消费方式,百货商场、品牌专卖店、母婴用品店、大型婴童连锁店、网店等均被消费者所接受。至2012年底,国家调研资料显示中国婴幼儿服饰发展很快,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8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6%,预计到2015年市场容量将增长为2279.8亿元,远远高于中国服装市场的平均发展速度。在未来几年,婴幼儿服装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并且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国家资料还显示,中国婴幼儿服饰中棉品和日用品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市场容量可以达到2279.8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7.6%,业界有人喻其为天文数字,且已被世界纺织服装界称奇。BabyChina《宝贝市场》杂志与SinoMedia调研公司联手选取上海、杭州、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八个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城市,以200个家庭有0-5岁孩子的消费者为对象,对中国婴幼儿服饰消费行为和方式做出调研,其中80后父母为85%。中国制造无论是进口品牌服饰,还是中国本地品牌,在中国能够购买到的婴幼儿服饰中,“中国制造”占了9成以上。调查显示父母们并不在意产品的产地,原因是他们都了解“很多国际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得中国市场,而选择在中国生产”这一状况。因此,相对于产品质量和款式,“产地”并非重要因素,9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看产地,但只有5%说会优先考虑全进口服饰,99%的父母们认为不会因为产地是“中国”而改变或中止消费。调查还显示出:品牌尚未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导中国国内的童装品牌集中在小中大童装,而婴幼儿装和少年装品牌不多,比较薄弱。童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6%左右,其中针对0-3岁婴幼儿的少之又少。因此,品牌尚未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导。2013年7月底,第3届中国十大童装品牌名单揭晓。活动从2012年12月开始启动,共设婴幼儿装、小中大童装和少年装三个年龄组,每组十名进行分次评选,共产生了22个获奖童装品牌。他们分别是青蛙皇子、水孩儿、博士蛙、嗒嘀嗒、叮当猫、杰米熊、棵棵树、丽婴房、派克兰帝、英氏、巴拉巴拉、力果、阿杰邦尼、今童王、小猪班纳、铅笔俱乐部、玛米玛卡、淘帝、红黄蓝、1001夜、红孩儿、拉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6%听说过10种以上,23%的听说过6-10种,71%的听说过1-5种。没有人能知道15种上述获奖品牌。国外童装品牌如韩国、日本和欧美的,在中国父母中的认知率也很一般。57%的父母知道Gap,62%知道Zara,92%知道Hello Kitty,46%知道米奇,78%知道Disney。了解这些品牌的渠道并非因为该品牌在婴幼儿服饰上的建树,而是因为品牌卡通造型深入人心,或品牌本身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时尚服饰品牌。87%的父母表示,和大人的服饰品牌不同,对于婴幼儿服饰来说,品牌并非他们的主要追求。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婴幼儿生长速度快,服饰很快就被淘汰,也会比成人服饰更频繁地洗涤, 因此价格比较贵的品牌服装并不一定实用。但62%的父母有收到过品牌幼儿服饰的礼品,并表示,如果自己送礼,也会挑选品牌服饰。在对精品店和专卖店等进行的访问调研后,我们也发现价格昂贵的幼儿服饰的购买者中,名人明星会反复购买,而普通中产阶级的消费主要是作为礼物来馈赠给有孩子的家庭。因此,价格较高的品牌幼儿服饰在礼品套件和礼品包装方面,应该更下功夫研究如何获得消费者亲睐。但,在收到礼品的父母中,有8成认为购买者并不了解孩子的实际身材,因为婴儿生长速度快,每3个月(一个季节)就会有比较大的尺寸差异,导致收到的礼品发生季节性尺寸偏差,因此实用价值不高。4成的收礼父母希望能在购买地点调换等值实用产品,或者想能请专卖店将礼品套件中的产品组合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重新安排。但调查显示,尚无任何婴幼儿零售店、精品店能提供较为妥当的这类售后服务。57%的父母认为0-2岁的婴幼儿服装中,欧美和日本品牌在设计和材质上独具匠心,主要市场占有者大多为专营婴幼儿服饰的品牌,而中国本土品牌虽然注重了材质,但在设计上比较呆板。3岁以上的幼儿和儿童服饰品牌则开始多样化,设计和材质均趋向于成年人服饰。调研组还发现,在整个中国市场,很少能找到2-3岁区间的幼儿服饰。尤其是2岁半之前,也许身高体重已经达到了3岁的标准,但在身体机能和动手技能方面,和3岁以上的幼儿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半数左右的2-3岁孩子依旧无法离开尿布,或不能独立完成进食,事实上,他们更适合穿着和2岁以下的婴幼儿服饰相仿的设计,如开档换尿布方便的,领口够宽松、配以纽扣,穿衣时套头方便的等等。而目前市场上的这个年龄段则呈空缺状态,无论是本土品牌,还是国际品牌,均少有适合2-3岁幼儿的服饰。42%的被调研家庭的孩子,已经超出同年龄的平均身高和体重,6%的家庭的孩子在平均身高体重之下。因此,在发生购买行为的时候,大约半数的家庭会选择与自己孩子年龄稍偏差的尺码,且中国父母通常会习惯购买大一些的尺码,而并非追求完全合身合体。材质第一,质量第二,设计第三调查显示:环保、保健、注重宝宝舒适最大化是目前婴儿服装服饰产品的发展趋势。全棉产品是市场主导,此外人气较高的还有竹纤维,天然无害的有机材料也是父母们所喜爱的。100%的父母表示材质是否安全可靠是首要考虑因素,在柔软舒适的同时并希望实现防菌防止螨虫、透气、吸汗、保暖等良好功能。其次86%的认为做工质量是否精细也很重要,好的做工也是安全的直接保障。在材质方面,日本与中国的一些优秀国产品牌,如英氏,受到好评。71%的父母认为设计也很重要,其中包括颜色花纹图案及其他设计细节。中国父母显然有自己的传统喜好:中国孩子大多是仰睡或侧睡的,因此父母们更钟意扣子或衣带在前侧,并希望能加厚腹部的保暖功能,让裤裆部位宽松等。调查还显示,父母们追求“母婴共同的便捷”,例如妈妈能利用婴儿服装裆部的摁扣,顺手顺利而迅速地换尿布,同时不打搅婴儿的睡眠等。对于颜色和图案,调查显示只有23%的父母们了解浅色服装所用的染料更为安全,而深色会刺激儿童视觉发育的道理。但因为市场通常只有浅色服饰提供,因此父母的消费最终会遵循市场导向。此外,设计式样是否合体,图案是否美观,是否适合宝宝的性别,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80后”已经成长为新生儿父母的主体,以时尚消费为主导的中国婴幼儿相关的消费潜力已经被进一步激发,这在婴幼儿服饰消费方面也有所体现。韩国、欧美产品因为在设计上比较有创意,令80后父母趋之若鹜。中国正处于经济较快的发展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都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当前城市家庭的典型结构为4-2-1,这种模式在今后5年还将继续保持,因此全家都会参与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消费。在价格方面,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每月在儿童服饰方面的消费为300-800元。中国人有喜欢穿别人家孩子旧衣服的习惯,认为穿旧衣服可以让宝宝分得旧衣主人的健康好运。但调查显示,从别人处获得得旧衣服中,只有1成才真正合用于自家娃娃,原因除了出生季节不符以外,还因为通常很好用的衣服已经被原主人穿得很旧,不适合再转送他人了。因此并不非常影响获得旧衣服转让后的家庭在自家婴幼儿服饰上的实际消费。一句话“该花的钱省不了!”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各个年龄段的个人服饰持有数量随年龄递增。调查显示,初生0-6个月内的婴儿所持有服装数量约为4-8套(上下装或一件套),可供4-6日替换。而2岁以后平均拥有量是8-12套,可供7-10天替换。调查还显示,由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在提升,对品牌的消费偏好也在增加。一些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在发生购买行为时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建议和帮助的零售店品牌,其经营的婴幼儿服饰品牌的认知度也势必会有所提高,零售店品牌也将从中获益更多。因此,中国婴幼儿零售店、母婴专卖店和其所经营的服饰品牌的品牌效应在未来2-3年内会逐渐凸显。购买渠道多样化调查显示,99%的妈妈们在怀孕期间会在婴幼儿产品零售店、母婴专卖店中购买婴儿服饰。原因是第一次当妈妈,在店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知识,并能实际了解服装的材质,同时享受即将做妈妈的幸福感。因此对于零售店和专卖店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的阶段,必须从实际的需求角度来为准妈妈们提供最靠谱的购买建议,不能一味追求销售业绩。83%的妈妈们会在生产后定期造访怀孕期间去过的零售店和专卖店,持续进行重复购买,其中有6成会集中在打折期间进行较大规模的购买。100%的父母有网购婴幼儿服装的经验,但网购产品价格与在零售店和专卖店的产品价格相比,约低了20%-50%。80后父母重复大量网购频率较多,原因是收入相对70后父母低,且更适应于在线电子购物平台的操作模式,且认为选择更多样化,更便捷。家乐福类大卖场类的婴幼儿服饰销售最不具人气,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原因是材质低劣且设计糟糕。调查还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81%的父母认为,3岁以上的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明显的穿衣喜好,而儿童的择衣方式主要靠视觉直观,如是否喜欢该颜色,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图案和卡通人物等。女孩最人气色彩为粉红色,其次为紫色、黄色、男孩则选择蓝色,黄色居多。在卡通形象方面:迪士尼、Hello Kitty、汽车、托马斯火车、愤怒小鸟、喜洋洋均极为人气。